广元华图教育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广元人事考试网 > 备考资料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2018-03-26 20:02:58 广元华图教育 https://guangyuan.huatu.com/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广元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广元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广元华图微信公众号(gyhtfx ),广元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培训咨询微信客服:点击查看,微博:@广元华图教育

日本邮政省决定,自1998年度开始,正式开展使飞艇滞留在2万米高空平流层、以其①作为电波中继站的技术研究。这一研究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后新一代地面信息通信系统的基础开发项目,其②特征是使过去尚未被利用的微波频带得以应用。此计划名为空中网络计划,邮政省打算以此建立第二个国内电话网。
飞艇滞留的高度远远低于同步卫星的3.6万公里和低轨道卫星700~10000公里高度,可使高频带电波——微波得到很好的利用。微波绕避障碍物性能差,因此在地面通信系统和滞留高度很高的卫星通信上难以使用。但是其③信息传输容量是目前我们用来进行通信、广播频率电波的数千倍。目前一颗通信卫星大约可容1.6万~4万路电话,其④制造成本约200~400亿日元,而一架飞艇造价仅为数十亿日元,可容20万路电话。空中网络计划预计有30架左右的飞艇就可以覆盖整个日本。
日本科技厅也在积极参与这一计划,打算利用这种飞艇开展臭氧密度、地球环境监测及灾害监视等。邮政省和科技厅计划在1999年着手展开小型实验机的实验,以期在2002年实现数字化通信广播的技术革新。
1.1.
对文中四个“其”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其①与其②指代的对象相同
B.其②与其③指代的对象相同
C.其①与其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D.其②与其④指代的对象不同
1.2.
根据文意,下列对“微波”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微波是一种频率高于目前用来进行通信的电波频率的电波
B.微波难以到达滞留高度很高的通信卫星,但容易达到低轨道卫星的高度
C.微波的信息传输量很大,可达现用通信电波信息传输量的数千倍
D.微波可被发送到滞留在2万米高处高空平流层的飞艇,再被送返地球
1.3.
对“空中网络计划”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计划要利用飞艇使过去尚未被利用的微波频带得以利用
B.该计划要用30架左右的飞艇建立起第二个可以覆盖整个日本的电话网
C.该计划要用容量大、成本低的低空微波电话网取代卫星通信电话网
D.该计划不仅可以实现通信广播的技术革新,还有利于科学监测
1.4.
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让飞艇停在2万米高度做电波中继站的研究,是空中网络计划得以实现的基础
B.以空中飞艇为中继站建立起来的通信网络是新一代地面信息通信系统
C.科技厅参与开发这种飞艇,目的是用以开展对地球环境等情况的监测
D.空中网络计划预期在2002年实现对数字化通信广播的技术革新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有一群“环保达人”,自觉地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电脑不用就关机,用清单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日记”实时挂到网上……这就是眼下正时兴的“低碳生活”。进入2011年,低碳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点,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的好习惯,减少碳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作为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而从长远看,这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受到“低碳族”的响应,与其本身所蕴含的环保元素和道德魅力密不可分。
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更是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雁过留声,人过不留碳”。低碳生活不是口号而是理念,把握机遇,才能掌握将来发展,选择低碳生活,才能享受美好未来。
2.1.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
A.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
B.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倡导低碳方式。
C.低碳生活是时尚的消费观和全新的生活质量观。
D.人们的生活与低碳的关系日益密切。
2.2.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不属于低碳生活的行为是(   )。
A.夏天把办公室空调温度设置为舒适的18℃。
B.在烹饪食物时尽量减少油炸烧烤。
C.上班族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
D.出差时自带洗漱用品而不使用宾馆一次性用品。
2.3.
结合文章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践行低碳生活是有道德的表现
B.低碳生活有助于改善全球气候
C.低碳生活要从日常生活细节着手
D.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写“低碳日记”的习惯
2.4.
关于“低碳族”的生活特点,以下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喜欢并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B.关注的重点是节能减排并从日常生活做起
C.作为时尚健康的环保生活方式,做起来很酷
D.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以改善环境
2.5.
低碳生活具有多重意义,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倡低碳生活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内容
B.个人的低碳生活,可以促进整个环境的改善
C.提倡低碳生活的目标是节省个人的开销
D.低碳生活是公民个人可以做的到环保行动
    “市民杨女士去茶馆打牌后遗落5000元现金,服务员帮忙收起来并归还,杨女士因此拿出了200元表示感谢,没想到服务员收下了。事后杨女士认为服务员这种行为不对,打电话给报社希望曝光。这样的‘客气’与‘不客气’,你怎么看?”海南《南国都市报》12日在微博上发布的这一调查引发了网友关注。在超过3.7万次转发与过万次评论中,绝大部分网友都认为在失主主动的情况下,收取酬谢这一行为是正确的。
网友之所以一边倒地地支持收取酬金的行为,一方面是基于我们所面临的道德现状。虽然近来涌现出不少道德模范人物,但道德滑坡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好人难做”的语境下,拾金不昧已是一种稀缺的品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苛求拾金不昧的成立,况且还是失主的主动行为,在法律上这是一种赠与行为。也就是说,服务员收下酬金,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时光倒退几十年,“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社会共识,倘若有人拾金不昧要求收取酬金,必然遭到社会舆论的批判。再往后,人们对“做好事不求回报”这个命题产生了动摇,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响起。而至今日,绝大多数人认可收取酬金,包括在法律层面鼓励有偿做好事——我个人认为,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不仅是从当下社会道德严重滑坡中得到的一种教训,事实上也是一种理性和常识的回归。
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利己的一面,而人又是可以改良和引导的。正是因为人是可以改良和引导的。正是因为人是不完美的,所以才需要有道德约束,才需要制度上的激励和社会舆论的反馈,甚至包括利益上的奖惩,来激发人性向善的一面,抑制向恶的一面。如果我们先假定人性是完美无瑕的,道德只是一种本能,不应附带任何条件,那么很容易陷入一种“道德原教旨主义”,即把道德绝对化,空洞化,认为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怎么来解决道德本身的问题呢?
    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正能量,某种意义上说,这比个体某一次的拾金不昧更有价值。因为人人都可能是一个行善者,也可能是被助者,只有在这种相互宽容和理解的社会氛围中,道德的成长才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做好事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1.对作者在第2段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能做到拾金不昧的人很少
B.“好人难做”是当下人们的共识
C.拾金不昧者接受失主的主要酬谢不应蒙受道德谴责
D.拾金不昧而又主动索要酬金是不当的
3.2.加在第3段省略号处的最恰当的句子应该是(   )
A.对于拾金不昧,人们态度的变化证明了社会心态的日趋理性
B.对于拾金不昧,历来争议不断,公众的态度也在争议中日益宽容
C.这样的争议,并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公共视野,而伴随着这些争议,公众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D.这样的争议由来已久,但支持拾金有偿才是法治社会的应然选择
3.3.对第4段的“道理”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如果假定人性完美,道德是一种本能,就会把道德绝对化,空洞化
B.道德是无法解决道德本身的问题
C.因为人是不完美的,所以才要抑恶扬善
D.人大多是不完美的,都有利己的一面,但可以改良和引导
3.4.某种意义上,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比个体某一次的拾金不昧更有价值,是因为(   )
A.人人都可以成为善行的呵护者
B.人人都可能需要帮助并成为帮助他人的人
C.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比拾金不昧更容易做到
D.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5.本文主要告诉我们(   )
A.对茶馆服务员接受酬金应予理解
B.公众对行善者的利益诉求应予理解
C.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比拾金不昧更有价值
D.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是一种进步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及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性,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修饰“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具有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求在表述上要模糊的,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性,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修饰“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观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观上的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说,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观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4.1.
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摸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述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频率在表达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4.2.
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B.“语言模糊”是指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C.“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D.“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4.3.
最末一段括号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 模糊 精确 精确
B.精确 精确 模糊 模糊
C.模糊 精确 模糊 精确
D.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4.4.
下列各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在欧洲一些很有影响的音乐节上频繁演出
B.海水深度在200 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2500 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C.我国将于5 月12 日到6 月10 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 度零分、东经171 度33 分为中心,半径70 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D.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加大,在日元长期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各题。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型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度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此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也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问题。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的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人们长期用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有了()①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能产生电磁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弹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高、成本低。
5.1.
在文中的①里填一个最适当的词语(  )。
A.希望
B.实现
C.成功
D.盼望
5.2.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造金属”和普通金属的制作方法不同,但原料相同
B.强氧化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之一
C.“人造金属”能够导电传热,因此具有金属光泽
D.“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
5.3.
下列对“人造金属”的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
A.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
B.“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实现了有控热核聚变反应
C.“人造金属”电池充电一次,就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的10倍的电力
D.“人造金属”可以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5.4.
下列对“人造金属”导电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由电子”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
B.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相同条件下,“人造金属”仍比普通金属导电率高
C.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D.“人造金属”实现超导的尝试要求是常温以下
5.5.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造金属”完全可以取代普通金属
B.“人造金属”的制取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
C.“人造金属”的主要经济效益是导电性强
D.“人造金属”可以创造新能源

扫码关注【广元华图教育】

获取及时有效的招聘资讯与备考资料

(编辑:四川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