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8 16:55:36 广元华图教育 https://guangyuan.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广元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2018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日本人眼中的《二十二》,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广元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广元华图微信公众号(gyhtfx ),广元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培训咨询微信客服:点击查看,微博:@广元华图教育
【导读】广元人事考试招考信息:2018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日本人眼中的《二十二》。有关下半年国考公务员报考细节,详询报考指导咨询电话:0839-3282378。关注广元华图教育官方微信(13340730583),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免费获取!
2018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日本人眼中的《二十二》
【相关背景】
此前在中国热映的纪录片《二十二》,受到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各年龄段人们的普遍关注。这部电影记录了日本侵华期间被日军强制做性奴隶的受害者(即“从军慰安妇”)现在的生活状态。电影镜头的记录对象是遭受日军性暴力的老妇人,呈现在大荧幕上的她们已是耄耋之年,看起来更像是饱经人生沧桑的老奶奶。作为纪录片,这部电影的解说词很少,更多是通过影像展示她们现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而观者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参考解析】
在日本,慰安妇是“过去”的问题
日军慰安妇是横亘在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沉重话题。然而,目前日本还没有关于《二十二》的相关报道。虽说电影刚上映不久,但在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日本至今对此没有任何报道,仍然令人不可思议,这也反映出日本社会对于慰安妇问题的认识现状。
在日本社会中,日军慰安妇、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仅被当作一般性战争问题,政府非但没有反思日本所应承担的责任,反而仅仅将其视为“过去”的问题,当作“70多年前的问题”对待。此外,无论是把慰安妇看作“妓女”、继而否认日本军方和政府责任的观点,还是认为日本应承认对她们造成的伤害、日本应担负责任并进行赔偿的看法,本质上都将慰安妇视作尚未解决的、关于“过去”的问题。同样,许多日本民众对慰安妇过去的悲惨经历和现在的生活状态既不关心,也不理解。真正能够清楚了解她们在战后如何度日、在晚年如何生活的,恐怕只有像《二十二》中那位直接从事援助活动的日本年轻女性,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日本社会如果了解慰安妇及其家人现在怀着何种心情面对生活,在讨论历史问题时,他们像口头禅一样时常挂在嘴边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揪住过去不放”,并以受害者自居的姿态将难以为继。虽然《二十二》以这些老奶奶目前的日常生活为主,并非直接控诉日本的历史罪行,但生动的影像记录,令那些主张日军性暴力问题是“两国间条约已经解决”的人,再也无法继续无视慰安妇们的悲惨遭遇和受害现实。
在中国时,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二十二》。我发现,周围的观众中年轻人很多。即便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受害慰安妇们现在的日常生活状态依然令他们非常吃惊。战争题材的电影常着力刻画受害者悲恸欲绝、大声谴责日军的场面,然而,《二十二》中出现的是老奶奶与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并时而欢声笑语的画面。当然,她们也会浮现出与脸上深深皱纹一般深奥莫测、难以读懂的表情。在这种平静的节奏下,反而令人感受到残酷又深刻的意境。
战争事实与真相在日本文艺作品中的缺席
老奶奶们不善言辞,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坚强活下去的姿态,向观众们提出一个超越国界的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如何面对这些处于人们关心之外的老年慰安妇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其中蕴含着因历史问题存在分歧而陷入混沌的东亚地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可能性。但是,与给人启发的《二十二》相比,日本同类文艺作品则令人感到非常不安。
在日本,战争的教训不与“现在”相关联,仅被看做是“过去”的问题,这种倾向也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问题在日本社会成为引发人们争论的话题,但却几乎没有把受害女性现状作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仅有的几部也是在韩国拍摄、上映的电影,或是在深夜播放的电视纪录片。
在日本,与战争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不少。这些文艺作品大都以讲述日本民众因原子弹爆炸、日本城市遭到轰炸而受到的伤害,以及日本人在疏散地历经苦难、从中国撤回日本途中遭遇的磨难等为中心。日本人在二战期间遭遇原子弹打击确是事实,但文艺作品中却没有提及日本在遭受伤害之前,首先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怎样巨大深重的战争苦难。
文艺作品传承文化,对一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日本,越来越多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将在战争中牺牲的人、在战后重建中勤奋工作的人作为楷模进行歌颂。例如,神风特攻队员、从事零式战斗机研制的员工等,他们成为文艺作品的关注焦点。这些作品强调和美化日本人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重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奋与坚韧,并以此来肯定今天的日本人形象,却吝于承认日本作为战争发动者犯下的罪行,以及日本民众也曾主动参与战争的历史真相。这类文艺作品无法令人意识到日本是战争的发起国,无法令人看到日本发动的战争全貌,这些作品不将中国受害者是如何产生,他们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境遇,以及中国受害者的感情作为重点加以表现,实在不足为奇。
这并非是文艺作品具有的独特现象。50年代,在中国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收容的日本战犯们通过学习,直面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接受教育改造之后,积极承认战争责任。十几年来,笔者一直对他们进行跟踪采访调查。他们一边坦率讲述屠杀抗日人士的事实,一边进行自我反省。然而,即便是他们,也很少有人讲出自己曾在扫荡过程中所犯下的强奸、轮奸等罪行。
一位二战期间的陆军军医,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在证言中承认自己犯下活体解剖这样的残忍罪行。但直到90年代,他还一直认为“从军慰安妇”就是妓女。由此可见,虽然日本战犯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但是对日军慰安妇的“现在”状态加以思考,并进一步认识受害者与自己的关系,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纪录片,《二十二》解放了我们被束缚的想象力,让我们对僵化现实的认识焕然一新。只有以“慰安妇”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在日本不断被创作出来,日本民众能够不仅意识到战争带给自己的创伤,也能够意识到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带来的苦难之时,日本社会和这些慰安妇们的关系才能首次抵达一个新的地平线。 (石田隆至)
媒体
光明日报:《二十二》用平淡的力量直指人心
8月14日是第5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记录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全国公映。虽然排片率低、宣发投入不多,但凭着口碑传播,上座率很高,上映3天取得国产纪录片难得的2400多万元的票房,豆瓣电影平台打出了9.0的高分,排片比例随即增长近10倍。
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无明星、无粉丝基础、无资本运作、无奖项加持的电影作品想要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异常艰难。《二十二》的导演郭柯曾经设想过影片投入院线后,票房300万元已是极限,团队也承诺票房所得悉数捐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一部完全不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影片,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份成功沉重而辛酸,但也正是当下社会心理的真实写照。
《二十二》这部“慰安妇”题材影片,内容指向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基调是沉重、悲痛和愤怒的,可全片没有煽情造作的解说词,没有催人泪下的音乐,没有精心设计的情节冲突。据创作者称,该片没有脚本和提纲,只是架了个机器,不声不响地把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收进去。
经过选择后,观众最后在银幕上看到的是,时隔几十年,平均年龄90多岁的阿婆们,没有声泪俱下地回忆过往悲惨的遭遇,没有心灰意冷地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她们每天起床、做饭、吃饭、晒太阳、砍柴、洗衣服、喂猫、聊天、唱民谣、打牌……一个阿婆讲自己当年抗日的故事,说自己最宝贝的东西是政府发的抗战勋章;一个阿婆是朝鲜族,给人唱了两段朝鲜族民谣;一个阿婆感谢毛主席,自己改名跟了毛姓;一个阿婆骄傲地说儿子、孙子都很孝顺,给自己饭吃,给自己钱花,所以她感到很安心。
关于抗战历史的影片大多习惯于“往大了做”“往高处升华”,而《二十二》却是“往小了做”“往低处落”。这也是片子最打动人的地方——用极其平淡的力量而直指人心。叙事的克制和平静,对苦难不加掩饰的记录,反而传递了浑厚凝重的力量,揭示了人与苦难抗争时最需要的坚强的意志力。可以说,这种民众视角的叙事,补充了民族主义叙事框架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之一,在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之下,真实具体地补充了个体苦难,以特殊群体入题,从头至尾尊重其主体化身份,给予其人性的关怀。
影片片尾公布了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名单。在影片公映前两天,海南最后一位诉讼日本政府的“慰安妇”受害者黄有良离世。现在,“22”这个数字减少到了“8”。同样令人心酸的是,导演郭柯早期曾拍摄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那个时候,片名也是幸存者数字——《三十二》。 (许云泽)
钱江晚报:《二十二》的灵魂洗礼,是刚需也是责任
《二十二》这部“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的“出生”让人既欣慰,又忧伤。欣慰的是将会有更多人关注这些“慰安妇”幸存者,记住她们,帮助她们,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忧伤的是该片用平静的影像揭开了我们那块历史的伤疤,影片越是平淡,那份刺骨的触动越是强烈,而我们只能在历史苦难面前,徘徊、思索。
虽说该片只有1%的排片,但并不妨碍大众的关注和支持。演员张歆艺在低调资助100万后,又发动圈内好友帮忙宣传,冯小刚也在微博呼吁大家关注此片。在7月点映时,该片也获32099位热心民众众筹。可见,有温度并直击人心的电影题材能够被公众重视,其自身也应该坚守。
电影简介里说:“在最后这个时刻,我们,可否停下匆忙,给她们一次最深情的凝视。”现实中,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里,很多人都表达了想看《二十二》的诉求,也有很多人在抒发内心的触动与共鸣;在电影院里,不仅看电影的过程平静如水,在电影结束后,仍有很多观众或静静坐着,或驻足,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思考着什么,其中不乏青年人。这些都是现实版的深情凝视,也是现实给予《二十二》最佳回应与答案。
中国大陆慰安妇幸存者正在随着时光逝去,但我们还在。她们没有等到日本人的道歉与赔偿,但我们可以继续等,继续为前人的苦难去奋力“抗争”。因此,我们看过电影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应该去继续帮助这些“慰安妇”受害者,为生者提供实际物质方面和精神层面的帮助,为逝者也要讨个说法,以告慰她们的在天之灵。这便是我们后代人的使命,也是对灵魂洗礼的一种延续。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广西宾阳黎塘镇两个男子身穿日本军装在宾阳高铁站作秀,被几百群众围堵。这两男子只因“想当网红”,于是穿日本军装高铁站作秀,其中一人是聋哑人。前段时间,也有4男子穿日军军服在上海着名抗日遗址拍照,引起舆论暴怒。
在全民“勿忘历史,警钟长鸣”的精神思潮下,还有人“无所谓”,随意穿日本军装作秀与拍照,把“娱乐化”都搞到了历史头上,可谓无脑、奇葩。这种无脑作秀,暴露了他们对历史和先辈的亵渎和对底线的践踏,也是对我们当代人和后人的挑衅。对于这些人的处罚,除了拘留外,也应该让他们看看《二十二》和《南京!南京!》这类电影,让他们的丑恶灵魂好好洗礼下。
不过,这些奇葩个例的出现,也说明了现在对那段沉痛历史的宣传教育还不够,不透彻,类似《二十二》的灵魂洗礼还是太少。也要认识到,这样的灵魂洗礼是社会的“刚需”,不仅是客观需求,主观上的需求也很强烈,这从《二十二》在社会层面掀起的波澜和引发的公众共鸣就能看出。那补上这一“刚需”,便是责任。
“铭记历史,警醒后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应镌刻在每一位国人心里,成为永不消逝的印记。鲁迅先生当年在旧时代的纪念是“为了忘却”,而我们在新时代的纪念就应是“不敢忘却”,并要将其作为诚挚追求。
(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广元华图教育】
获取及时有效的招聘资讯与备考资料
(编辑:四川华图)